【中醫體質】增強免疫力需按體質調理 中醫師拆解9類體質特徵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03/25 18:39

最後更新: 2022/03/27 15:45

分享:

分享:

增強免疫力需按體質調理,中醫師拆解9類體質特徵。

疫情下市民紛紛開始注重身體健康,更向中醫角度學習調理身體。註冊中醫師馬琦傑在個人Facebook發文,指出中醫調理不只分寒熱,而是區分9種體質。

他引述《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》的標準,列舉人體體質可分為平和型、氣虛型、陽虛型、陰虛型、痰濕型、濕熱型、血瘀型、氣鬱型及特稟型這9種。個別人士的體質更會因應生活環境、病況,而在特定的時間內有所改變。

最新影片:

9種體質均適用於大人及小朋友。因此當小朋友不懂表達症狀時,家長也可以細心留意。而馬醫師及其團隊精心製作了簡單的9種體質測試:找出自己或小朋友現在最接近3個體質,以最高分的頭3位而定。在確定體質之後,再對症選擇適合的調理方式。

最新影片:

 

點擊圖片放大
+9
+8

9種體質的基本調理

1. 平和型

  • 重點:體格壯健,面色紅潤,精力充沛。
  • 能吃(有食欲,均衡飲食)、能睡(不晚睡,一睡到天亮)、能痾(每天1-2次,蕉型便便)
  • 建議食物:南瓜、菠菜、紅蘿蔔、薯仔、不同肉類

2. 氣虛型

  • 重點:整日易疲累、睏倦(容易疲倦)
  • 常見症狀:易疲累,易感冒,說話無神無氣,易喘氣,肌肉軟軟無力,時在靜止狀態下亦會出汗。大便後亦覺得未去乾淨。
  • 建議做法:健脾益氣
  • 可多食雞肉、山藥等溫脾補氣的食品。做帶氧運動鍛鍊身體。
  • 忌食生冷之品。

3. 陽虛型

  • 重點:容易怕凍
  • 常見症狀:全身容易怕凍,特別手腳、背部、腰膝發涼嚴重。吃到涼性或生冷之品會特別不適。面色蒼白,大便稀溏。
  • 建議做法:溫補陽氣
  • 可多食牛肉、韭菜、乾薑等溫補陽氣的食品。做帶氧運動鍛鍊身體。
  • 忌食生冷之品。

4. 陰虛型

  • 重點:唇乾舌燥,手足心發熱
  • 常見症狀:唇乾舌燥,手足心發熱,眼睛乾澀,面紅,臉上覺發熱,皮膚乾,大便乾結粒狀。
  • 建議做法:滋陰清熱
  • 可多食綠豆、馬蹄、百合等滋陰清熱的食品。11pm前要就寢休息。多飲溫開水。
  • 忌食煎炸油膩、辛辣刺激等食品。不要熬夜。

5. 痰濕型

  • 重點:肥胖、多痰
  • 常見症狀:肥胖、多痰、面常有油膩感覺,痰多色白稠,大便軟,容易黏著馬桶。身體、腳覺重聚感。
  • 建議做法:健脾袪濕
  • 可多食薏米、扁豆等健脾袪濕的食品。多做會令身體出汗的活動。
  • 忌食生冷、過甜之品。

6. 濕熱型

  • 重點:面油多、易有痱滋
  • 常見症狀:面油多、多痤瘡。易有痱滋,有口氣。男性陰囊潮濕多汗、女性帶下色黃量多。皮膚痕癢。
  • 建議做法:袪濕清熱
  • 可多食綠豆、赤小豆、土茯苓等袪濕清熱的食品。
  • 忌食煎炸油膩、辛辣刺激等食品。不要熬夜。

7. 氣鬱型

  • 重點:容易緊張、焦慮、易受驚嚇。
  • 常見症狀:精神恍惚,心神不寧,多疑易驚,悲憂善哭,喜怒無常。胸脅脹痛。咽喉常覺有異物感,吞之不下,吐之不出。
  • 建議做法:疏肝解鬱
  • 可多食甘草、紅棗、浮小麥、玫瑰花等疏肝解鬱的食品。調理情志,放鬆心情。
  • 不要長時間處於緊張心情的環境下生活。

8. 血瘀型

  • 重點:皮膚上易有瘀青,易患有痛症
  • 常見症狀:皮膚上易有瘀青(俗稱比鬼搣),易患有痛症,舌上有瘀暗點或舌下靜脈瘀紫。女性多見經血中多血塊。
  • 建議做法:活血袪瘀
  • 可多食黑木耳、番茄、山楂等活血袪瘀的食品。做帶氧運動增加身體氣血循環。
  • 忌食生冷之品。不要長時間身處低溫的環境

9. 特稟型(過敏體質)

  • 重點:鼻敏感、氣管敏感、皮膚敏感、食物敏感
  • 常見症狀:接觸致敏源之後,出現打噴嚏、咳嗽、皮膚痕癢、出風團、紅疹等等過敏症狀。
  • 建議做法:增強自身體質、免疫力、正氣等。避開致敏源。
  • 可多食:紫淮山、豬肉、米

 

點擊圖片放大
+9
+8

 

——————

內容獲「中醫爸B - 馬琦傑醫師」授權轉載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

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 
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TOPick新聞「第三屆全港小學生中文作文大賽」。

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CrwGul

責任編輯:羅嘉欣